松花江航运活动历史久远,当年松花江航运十分红火,风吹风帆声,纤夫的号子声,渔夫的渔歌声,机船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繁忙壮观的景象。早在三千二百年以前,古代人就在松花江“刳木为舟”,从事航运活动,到十九世纪初,松花江上有了蒸汽机明轮机动力船舶。上世纪四十年代,整个松花江水系船舶大增。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松花江是黑龙江省的重要黄金水道,松花江中游哈尔滨至佳木斯江段,沿江两岸分布着三港十三站,航线长达400多公里。夏季江上的船,是松花江两岸人们旅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船的种类繁多,有大有小,功能各异,现在江上的船越来越少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松花江两岸交通闭塞,没有公路,没有长途汽车,夏季江两岸人们旅行主要靠江上的轮船。运载旅行乘客在江上航行的船称为客轮,客轮大小不一。那个时期是江上客轮航行的黄金时代,由每年开江的4月25日开航,到11月5日停航,通航期为一百九十五天左右,达到了鼎盛时期。

    大型客轮是运载大量长途旅行乘客的主要船舶,松花江上的大客轮都各有名号,多以城市名命名。国营的大客轮有“北京”号、“上海”号、“天龙”号、“四平”号等;私营的大客轮有“沈阳”号、“抚顺”号、“开原”号、“立滨”号、“营口”号等。大客轮像一栋楼房建造在江上一样,船体为钢木结构,蒸汽机做动力,煤做燃料,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也有用原油做燃料的。推进器是滚动轮式,有推进器在船中间腰部两侧的,俗称“腰轮子”。也有推进器在船后尾部的,俗称“后蹬子”。

    松花江上航行的最好最大的客轮,当数“北京”号和“上海”号。这两艘大客轮,都是在哈尔滨松花江北岸的哈尔滨船舶修造厂建造的。“北京”号是1958年下水运营,“上海”号是1960年下水运营。

    这两艘船的船体是钢木结构的,船形是尖头、腰宽、半圆尾、平底。船舷以上为白色,船舷以下到吃水线是铁灰色,吃水线以下为橘黄色,船帮上标有吃水线。船长约80米,宽约18米,是松花江上各类船舶中最大的两艘船。采用蒸汽机做动力,煤做燃料,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改用原油做燃料。滚动轮式推进器,安装在船的中间腰部,每侧一个,约三分之一在江水中,航行时两侧推进器同步旋转滚动工作,推动船前进,舵也安装在船尾部江水中。船的营运航行速度每小时顺水为18.7公里,逆水为15公里。

    船为四层舱,底舱主要是机舱、燃料舱、饮水舱、食品舱,也有一部分散货舱,装运沿途港站的散杂百货等,船前尖舱是锚链舱;二层舱中部是机舱,和一层机舱为一整体,往前是厨房,两侧和前部是办公室、船员宿舍;三层舱主要是客舱和服务舱,设有四个等级的客舱,共有床位约600张,短途乘客在客流大时,找不到床位站在船舷上,船可载上千乘客。三层舱设有二等客舱一个,是套间,在船前头。三等客舱在三层舱的前半部,接二等客舱。船刚下水运营时,一个房间两张软皮床,后来因客流增大,在1966年改为上下铺四张床,有毛毯卧具,条件比较好。四等客舱在三层舱中部三等客舱后侧,每个房间两层铺四张床位,为半软板床,有毛毯卧具,房间窄小,条件稍差。五等客舱是大筒子舱,设在三层舱的后半部,两层双人光板床为一单元,没有卧具。三层舱中部设有梯口通道供人们上下船,还设有大餐厅、小卖部、广播室、医疗室、乘警室等,船尾设有厕所。

    船两侧船舷宽宽的,并摆放了排椅,旅客可以在船舷上散步、休闲,坐在排椅上休息,观赏两岸风光和江上景色。有层峦叠嶂的青山、千顷稻浪、一望无际的草地、长长的黄沙江岸。天上鸟儿自由飞翔,水上对对野鸭戏水,江鸥巡江捕捉鱼儿,江中船儿来来往往,还有唱着渔歌的渔民撒网捕鱼。到了夜间航行,船上灯火辉煌,绚丽多彩,天上皓月当空,江中倒影映月,波光粼粼,美不胜收;顶层舱中前部是驾驶室,驾驶室往后是船长办公室、宿舍,驾驶室两侧护栏外装有航行要道灯,再往后是烟囱,烟囱以后是三层舱盖。驾驶室前面是三层舱舱盖平台,平台上安装有灯柱,供安装航行灯和挂旗,做航行信号,汽笛做进出港和会船的信号。

    大客轮航行时稳定性特别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由于船体很大,船底是平的,航行时不管狂风暴雨,浪大浪小,没有起伏,没有摇摆,没有颠簸,非常平稳,像在陆地或家中一样,不用担心晕船,松花江上的大客轮是国内最舒适的旅行交通工具。

    “北京”号和“上海”号两艘大客轮,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是哈尔滨至佳木斯江段中航行的主要长途客轮,由哈尔滨港与佳木斯港对开,在这400多公里的航线上,运送大量的松花江两岸来来往往的长途旅客。客票便宜,准时准点,旅行舒适安全。

    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初期,将“北京”号客轮更名为“东方红02”号,“上海”号客轮更名为“东方红04”号,“天龙”号客轮更名为“东方红06”号,八十年代公路客运兴起,乘船的客源锐减,三艘客轮相继退役。

    客轮中还有比“北京”号和“上海”号稍小一点的大客轮,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主要航行在哈尔滨至通河江段 ,也有的客轮丰水期由哈尔滨港开往佳木斯港。这几艘客轮有“沈阳”号、“抚顺”号、“开原”号、“营口”号、“立滨”号、“ 四平”号和“天龙”号等。船的结构、动力、燃料、船的颜色都与“北京”号和“上海”号相似,这些船除了“天龙”号,滚动轮式推进器安装在船中间腰部,其余的船滚动轮式推进器都是安装在船的后尾部,推进器的四分之一在江水中,舵也安装在尾部江水中。船长约40米左右,宽约12米左右。船为四层舱,船舱布置基本与“北京”号和“上海”号两艘船相同,设有三等客舱和五等客舱,床位约200张左右。船的航速,每小时约10公里左右。客舱窄小,条件较差。这批船除了“四平”号和“天龙”号是国营船,其余几艘都是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建造的私营船,1956年,改制为公私合营船,这批船除“天龙”号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相继退役。(刘成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