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慧琳正在值班。  本报特约记者 方立华摄

    海浪拍打着舰舷,通信报房里荧屏闪烁、寂静无声。机台前的阳慧琳抬手看了看表:凌晨3时。

  “离休更还有2个小时。”她挺直腰板,移动鼠标、敲击键盘,打开发送和接收窗口,开始逐条逐项地查阅、梳理、归档昨天收发的各类文电。

  11月2日,作为海军护航编队担负通信值班任务的一名女兵,阳慧琳站在威武的“舟山”舰上,脸上挂着青春的自豪与骄傲,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旅。那时,她仿佛看到了万里航程的壮美航迹、亚丁湾上的旖旎风光。

  没想到,梦想照进现实还不到24小时,阳慧琳就感到了现实的痛苦与无奈。“舟山”舰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东摇西晃,令阳慧琳头晕目眩,胃里翻江倒海。“哇”地一声,她向大海交了第一次“公粮”。

  “整整半个多月,我是吐了吃,吃了又吐,感觉自己就要疯掉了。”阳慧琳轻描淡写地回忆说,编队驶过新加坡海峡时,自己无心也无暇欣赏异国的风情。“然而就在这一吐一吃中,我明白了这万里征程不仅仅是一次梦想的放飞,更是一次使命与责任的担当!”

  经过半个月晕船的痛苦磨炼,阳慧琳终于适应了远航生活,如期通过了值更考核,可以单独担负护航中的通信值班任务了。

  然而,没几天,阳慧琳就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那天,电话骤然响起,话筒里传来一串英语。原来,是一艘外国商船想临时申请加入我护航编队。可紧张的阳慧琳一句也没听懂,只好把话筒递给了班长娄依飞。打那以后,阳慧琳苦下工夫,很快学会了一些日常的值班英语,掌握了接转外国商船电话的基本词汇。

  “叮咚!”提示音响起,阳慧琳输入密码,打开服务器,开始接收海政新闻中心从北京打包发来的压缩文件,里面有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军事报道和各类影视剧的音视频影像,以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等报刊的电子版。

  这是阳慧琳和战友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由于网络信号不好,这些官兵们享用的“精神食粮”有时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下载完毕,还不时会出现中断的情况。接收完毕,还要把文件解压、拷贝、登记。然而,当晨曦微露或夕阳西下时,阳慧琳和值班的战友总能让官兵听到来自祖国的声音。在阳慧琳身上,当初那种对万里航行的憧憬与梦想,就这样变成了在三尺机台上对青春寂寞的坚守。

  时钟指向凌晨5点,在和战友交接后,她起身回到兵舱,准备迎接下一班岗,继续自己的追梦之旅……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