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对海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许多拿着非航海专业文凭的毕业生也开始投身航海事业,做了海员。

“自从2006年以来,大约有一万多名非航海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培训,加入海员队伍,”交通部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处长李恩洪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海员大会上告诉记者。

李处长解释道,2006年前后中国对外贸易急速发展,年均贸易额增长20%以上,造成承担我国绝大部分外贸运输任务的航运业人才严重紧缺。仅仅依靠有限的航海院校和专业短时间内也无法解决问题,因为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航运业需要的增长。

“现在造一艘船几个月就够了,但培养一名航海专业学生,加上实习时间,至少得四五年才能踏上工作岗位,”李处长说。

通过多方面协调,交通部于2006年下发文件,鼓励航海类院校招收非航海专业的工科毕业生,通过一年培训,使其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加入海员队伍。

“从今年开始,培训时间已经延长到一年半了,”他说。

据李处长介绍,政策出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前些年大学大规模扩招导致了部分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或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海员对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相对较高的薪水,也吸引了许多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参加培训实现海员梦想。

“一开始限招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的课程和航海类专业相近。后来逐步放宽条件,现在除了工科类,文科类的英语和法律专业毕业生也可报考,”李处长介绍道。

作为我国著名的航海类高等学府,大连海事大学也承担了项目培训任务。海事大学航海学院的副院长陈富汉告诉记者,自从学校2007年开始招收非航海专业毕业生以来,每年都有至少六七百毕业生通过考试参加培训班,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在各大船企工作。

“相对于陆地上的许多工作,海员的待遇目前确实是很不错的,这个也是学生报考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普通的二副三副可以拿到2000多美元的月薪,这个待遇和很多工作比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陈院长说道。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培训班2008届毕业生董宁目前在辽宁锦州一家航运公司工作。他大学里读的是热能工程,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手机售后服务,工作辛苦,挣钱也不多。结婚后,经济压力陡增,使他萌生了报考培训班的想法。

“当时经济压力很大,尤其是买房、有了小孩后,还房贷以及小孩的教育支出都很大,”董宁回忆道。

不过他也承认,海员工作确实比较枯燥辛苦,但收入“很可观”,因此他对目前的工作还算满意。

尽管这两年受国际大环境影响,航运业不景气,但由于行业自身的周期性,以及中国经济的坚挺,目前国内对航运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仍在增长。随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航运人才走出国门,服务跨国公司。

据交通部一项统计,去年中国外派海员已经超过十万人次,成为世界第四大海员劳务输出国。

陈富汉院长告诉记者,学校每年有超过10%毕业生进入香港、欧洲的各大跨国公司。

“但今年招收人数有所下降,培训时间延长到一年半是其中一个原因。”

然而,据海外船东反映,中国船员尽管动手能力较强,但英语交流能力较弱,职业素养也需提高。

上海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培训部主管梁伟珍告诉记者,公司每年招收约200至300名船员赴新加坡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船企工作,但普遍的问题是船员的英语能力无法达到外国船东的要求。因此在上岗之前公司会对所有新进船员进行五个星期的英语强化培训。

梁小姐说,公司每年招收的船员有很大一部分是非航海类专科毕业生经过一年的航海院校培训的毕业生。

“我们发现这些毕业生选择航海的目的性更强,往往更能吃苦,技能也不比专业学生差,”梁小姐说道。

梁小姐说,尽管这两年国际航运市场比较低迷,公司每年仍收到外国船东200多人的人才订单。主要原因是许多航运强国,比如欧洲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许多人不太愿意从事辛苦的海员工作,常年漂泊在大海,因此去一些发展中国家寻找海员。

海事局船员管理处的李处长也持有同样的看法。谈及中国未来海运的发展,他略显一丝忧虑。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以后愿意从事海员的年轻人数量下降会不可避免,”他说道。

他举例说,这种现象在一些国家已经显现。现在日本和韩国海员人数都远不及从前。

“我们整个社会应该要加强海洋意识,要宣扬海洋文化,让年轻人认识到海洋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让我们国家的海洋事业后继有人,”李处长告诉记者。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