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尺寸相同、功能相似的游艇为何会有2—3倍的差价?发动机和内饰何以左右价格?游艇行业里的价格战已经开打了吗?

  “600万元,全国最低价”!

  2010年4月,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举办的“海天盛宴”奢侈品展上,一艘由国内厂商制造的游艇打出了这样的广告。

  这是一个让人小有吃惊的举措。但并不是因为这艘船真像广告上所说的“价格最低”—相同尺寸的游艇,有不少可以用500万甚至400万元拿到,而是因为如此“明目张胆”地报价,在游艇的销售中并不多见。

  价格谜团

  与明码标价的汽车不同,在中国游艇30余年的交易历史上,价格一直是个较为敏感的因素。打开经销商们的网站,产品的型号、特征一应俱全,但报价基本是空白。即使面对专业媒体,一些厂家—尤其是国内制造商—也讳莫如深。而国内又缺乏类似明码标价的专业交易网站,这就让游艇的价格变得玄而又玄。

  “和汽车相比,决定游艇售价的因素更多。比如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汇率的涨跌、运费等等。”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更关键的是,人们对这个新生事物认识不足,国内又缺少制造的标准,所以在价格上留下了较大的回旋空间。”

  “这也是为了增加神秘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位卖家这样解释不明码标价的用意。

  价格的不透明,给厂商之间的竞争提供了更大空间。在中国本土游艇制造业的竞争版图上,几股势力已经清晰可见—以海星、太阳鸟、江龙为代表的本土民营系;以杰腾、宝岛为代表的台资系;以显利、佳航、宾士域为代表的外资系。太阳鸟、江龙以玻璃钢客船、公务艇起家,在国内客船和公务艇市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海斯比则选择高速艇作为自己的主打市场,在公安边防这个细分市场扎根经营;海星公司把自己的主业定位在50—150英尺私人游艇;来自美国的宾士域则主打中小型游艇,试图在家庭休闲上大做文章。而对于类似法拉帝、公主之类的豪华游艇。


    细节也是价格的要素之一

  “目前,被业内人士普遍认可的一个说法是,游艇价格战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奥普兰游艇公司总经理费平说。

  在中国,游艇买家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其一是富豪—购买量约占全国总销售额的20%。富人们对价格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他们更注重游艇的品质、代表的社会地位,所以多青睐于国外知名品牌。但因国际品牌相对成熟,在价格上不会有很大波动,更是靠产品特色和品牌效应进行竞争。

  其二则是大型旅游公司及航运公司,它们购买游艇用于承载游客;而房地产商等实力雄厚的企业—诸如富丽地产和山东鲁能,购买游艇用作公务性消费。因为这两类买家的采购数目较大,会采用“货比三家”的方式去挑选,所以在价钱上的考虑也较多。

  其三则是政府采购。诸如边防和海事,都需要巡逻艇—在广义上,这些产品也属于游艇的范围。

  “在政府招标和企业招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有些企业打出的售价,连我们船用的原材料都买不到,”费平抱怨道。


  此外,近些年一些新厂不断成立,又让本已经相对拥挤的市场增加了火药味。“它们在国内还没有客户资源,于是就用价格争取市场。”太阳鸟公司市场副总监孙灿华表示,“但这种低价,往往是以牺牲游艇质量为代价的。”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