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来源于公众号智谷趋势(zgtrend)的文章“史诗级人口变迁正在重塑中国!”对中国过去几年城市人口的增减进行了研究,据此可以看到诸多产业的未来,包括邮轮母港。

1、增长的人口去了哪里?

过去5年,中国大陆增加了3565万人。2011年的13.47亿,到2016年底变成了13.82亿,相当于新增一个加拿大、一个半澳大利亚的人口。

纳入考察的100个城市中,过去五年人口增长超过100万的有5个城市:天津以207万居首,后面依次是北京、深圳、广州、重庆。

人口净增超过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有6个城市:郑州、成都(不含简阳)、武汉、上海、长沙、石家庄。

人口净增25万以上50万以下的有22个城市:杭州、青岛、阜阳、泉州、福州、保定、济南、合肥、临沂、信阳、南宁、乌鲁木齐、西安、厦门、沧州、贵阳、菏泽、南昌、永州、邯郸、邵阳、大连。33个城市五年人口净增1902万。

2、被选择和被抛弃的城市

中国超特大城市分布图,多少给人一些意外。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中居然还有石家庄、保定、临沂、南阳。再比如,省会城市在本省人口总数不是第一的居然有十多个省份。最狠的是山东,省城济南人口排名只能排在第6。决定人口增减的主因不是自然增长,而是用脚投票。投的什么票?钱、机会、上升空间、教育、安全、便利等等。

有城市被选择,自然就有城市被抛弃的。过去五年,核心城市中出现人口负增长的也有8个,人口下降最大的也是一个超大城市。人口净流出城市集中在传统农业大省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

3、中国人越来越不喜欢迁移了

最近二三十年,人往城里跑都是主旋律,但愿意跑的人正在飞速下滑,分水岭就在2013-2014年。2009-2011年是人潮汹涌的年份,当年排名前13的城市人口净增高达2137万人,超过同期全国的新增人口,那样的迁移规模有一种空前绝后的感觉。2014-2016,排名前13位的城市人口净增只有543万。仅仅4年时间,中国人口迁移规模下滑速度之快,超乎想象。急速下滑的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准备定居了,不打算再四处折腾了。

4、人口迁移分散化趋势明显

2009-2014年,有13个城市人口净增超过100万,人口流动集中在少数一线城市、区域中心城市。

相比较而言,2011-2016年,人口净增超过100万的城市下滑到5个。越来越多城市进入接纳外来人口最多的排名榜中,人口净增在25万至100万之间的增加到28个,有一些迅速上升为人口大城,比如石家庄、长沙、杭州,有一些则逐渐淡出,比如东莞、佛山、厦门。

不少一度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城市近两年出现人口回流的态势。最典型的是哈尔滨,哈尔滨在2013年人口应过千万,但在2014年后人口降到千万以下,到2016年终于重回“超大”之列。

5、北上广深的外来人口

2010年前后,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而且很多人来了就留下了,就此奠定了许多城市人口结构。以一线城市为例,2012年北上广深外来人口占比分别是37.4%、40.3%、36%、72.7%。

5年后,北上广深外来常住人口占比分别是37.2%、40.5%、38%、66%,深圳的数据变动最大最有意思,合理的解释是,由于深圳落户政策相对宽松,所以很多外地人变成了深圳人,即便深圳人口流入一直在增加,但有更多的人落户了。

6、人口流入迅猛的地方可以重点关注

天津、北京、深圳、广州、重庆、郑州、成都、武汉、上海、长沙、石家庄都属于过去五年增长超过50万的。另外,还有最近十年出现百万增长的地方,比如东莞、厦门,这样的增长不是三五年可以消化的。它们都值得重点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天津、上海2016年出现人口增长大幅下降的情况。由于这种下降属于典型的政策因素,它只是暂时强行中止了大量需求,那就不排除这种需求在某个时候强势反弹。

评:看中国城市人口增长的全景图,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人口格局趋于稳定。中国人口大迁移的历史性趋势渐渐趋于缓和,外向型经济不再那样“一根筋”地发展,使得不少进城务工人员返回了他们曾经出生的城市。中西部地区的不少城市依据各自的优势吸引产业入驻,产业布局也不再是“一根筋”前往沿海。特色小镇也将吸引人口在空间的相对均衡布局。人口大迁移的格局趋于稳定,也意味着不同城市在城市圈扮演的角色将成为未来形成城市优劣势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中国的邮轮客在哪里?看看中国各级城市在空间的分布图,大致知道中国的邮轮客在哪里。令人意外的是,环渤海区域大有超过长三角区域之势,这似乎违背日常的判断。合理的解释是,环渤海区域的人口基数足够,但是富裕人口的比重大大低于长三角区域。也就是说,虽然环渤海区域的人口规模足够大,但是能够消费邮轮的人口比重肯定会比长三角区域小。未来雄安新区会不会是一个增长极?因为其带动作用,进而对天津邮轮母港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这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总的来看,对环渤海区域的认识以及未来邮轮客的增长潜力会给予比以往稍高一些的权重。结合《经济学人》杂志对未来中国新增高收入群体的预测数据,未来中国邮轮母港的需求规模大致就能够测算出来了。与以往的认识稍有不同的是,届时长江游轮、沿海海岛邮轮以及中国母港出发的邮轮都会并行发展,届时将是不同区域、不同层次邮轮(游轮)相互竞合的一个多元化的市场,而不仅仅是目前沿海国际邮轮一支独大的天下。而且,中式邮轮也将诞生并蓬勃发展,中式邮轮与西式邮轮“二分天下”的格局也将逐步形成(庄兆祥的观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