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经验借鉴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欧盟内河船舶中自航船和驳船的数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自航船占据主要地位,到2004年以后,驳船和推船的数量逐渐与自航船持平,驳船的载重吨也逐渐接近自航船的载重吨。总体来看,二者基本处于持平状态。其核心原因在于:欧洲绿色发展的体系完备,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得以正常发挥,莱茵河上诸多挖入式码头也为较为繁琐的驳船运输提供了可能,驳船运输的节能减排效应能够得到市场激励,从而使得其发展较快。总体来看,欧洲内河的岸线并不如中国内河的岸线紧张,一方面来自于欧洲已经度过了大建设时代,水上货运需求增长不再强劲;另一方面来源于各码头通过内挖的方式新增了诸多岸线,为码头方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了可能。

从图5~图7的三幅图可以看到,莱茵河上的集装箱顶推船队有多种形式,包括一艘机动集装箱船顶推一个驳船,也有一艘机动集装箱船顶一拖二的模式,还有一艘机动集装箱船侧拖滚装驳船的。集装箱船拖带一个装满了车的驳船,这样的运输方式足够让人惊异。也表明莱茵河上的运输组织方式更为灵活自由,只要符合市场需求,就能够开展相应的业务。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内河驳船数量始终远超自航船的数量,驳船数量所占船舶总数量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高峰时一度达到了近82%。自航船的数量比较稳定,50多年来一直处于非常平缓的增长趋势。美国高度集中的内河航运市场结构是船队运输发展的重要条件,大规模的企业有条件从运输组织上进行革新;同时,大型内河航运公司兼营港口,港航一体化为船队运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美国内河大型航运企业规模大、船舶多、市场占有率高,其所经营的内河港口可以支持货物在驳船、公路和铁路之间的转运,为拖船和驳船提供编队、转运、清洗和维修服务的方便。

美国驳船比重占据约3/4的份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内河运输的平均运距较长,达到了750公里,适宜发挥驳船船队单位功率对应对推吨位大和单位成本低的优势,运输批量大、稳定运输距离长的大众货物运输比重高于中国。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