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部随即将交通强国建设的研究分成了30个专项,委托相关的科研机构开展研究,笔者承担了《交通运输市场规制研究》。目前,各项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此为基础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于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总体要求,给出了2035年、本世纪中叶交通强国建设的目标,并在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科技创新、安全保障、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人才队伍、治理体系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个纲领性文件,是汇集交通运输领域的所有智慧而凝聚的成果,其中不乏对未来的大胆设想,比如时速250公里级高速轮轨货运列车。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文件以及其背后所开展的研究,需要预判未来15乃至30年的交通运输,而交通运输必将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下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能够准确把握交通运输的未来,是该项研究以及文件起草的难点,这里提出笔者个人的认识。
1、世界的变化超乎想象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往往超乎想象。曾经的中国人习惯了绿皮列车的速度,很难想象350公里高铁开通后带来的经济社会的重构。曾经在中国沿海和内河有十分繁密的客运航线,慢速和低价是其抓住消费者的核心,2000年后被高速公路和高铁所替代,很难想象在同样的航线上会有以旅游为核心卖点的邮轮再次兴起。大学期间从兰州到平凉翻山越岭的客车,需要行驶一整天,翻越六盘山身旁的万丈悬崖让人心惊,尤其是冬天下雪后的行程,而今同样的路程因为公路隧道桥梁的连通,只需要4个多小时,再也不用翻山越岭体验六盘山的惊险刺激了。曾经半夜排队买火车票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12306网站所提供的服务给出行的旅客带来了切实的方便。
再看看其他行业。十多年前看到诺基亚在手机行业如日中天,大家并不会想到苹果的后来居上,也不会想到华为在红海的手机市场的逆袭。曾经火爆的新浪、搜狐被今日头条所替代,新浪微博也曾风靡一时,而今大部分客户都迁移到了微信。十多年前出门旅游必备的单反相机已经放在家里蒙上了一层灰,小小的手机替代了单反相机的沉重与繁琐,而且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娱乐工具,甚至成为了人们的一个“器官”。
回看30年,当时的我们无法想象现在的情景。站在当下,我们又如何能够很好地把握未来呢?
2、中国特色: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
承认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世界发展的底层规律有所敬畏,是认识世界的开始。另一方面,面对未来我们并非毫无作为。如果仅仅依靠个人奋斗和底层博弈,就能够得到一个“由下而上”良好发展路径,这是无为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但鲜有成功。马特.里德利所著《自下而上》中写道:“坏消息是偶然的、自上而下的、蓄意的东西,是强加给历史的。好消息是偶然的、计划之外的、自然形成的东西,是逐渐演变出来的。进展顺利的事情,大多是无意偶得;搞砸的事情,却大多是有意为之。”然而,这样的逻辑并非世界的全部。中国的发展逻辑——借用张维为在《文明型国家》中的文字——就是三维经济,即战略性的中央政府、竞争性的地方政府和竞争性的企业,战略性的中央政府利用不同时期的战略规划,为中国的发展指引方向,三步走战略、从一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以及马上就要到来的十四五规划等目标一一实现,新三步走战略、长江三角洲、粤港澳、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四大国家区域战略都在逐步的实现当中,这些对未来方向的把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独特优势。由此,中国的发展模式可以总结为双向互动,既有“由上至下”的宏观前瞻性把握,又有“由下至上”的“摸着石头过河”,从而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微信图片_20190929165448.jpg

由此,对标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找到交通运输领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中的责任和担当,就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
3、找到交通强国之锚
经济社会发展由快变量和慢变量共同决定。快变量是短期因素,对经济活动的短时波动产生影响。慢变量是更为根本的影响因素,对经济活动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预判未来交通强国的未来方向,需要找到一些更为本质、更为根本的变量。
从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这两个属性来考虑,“人民满意”就是交通强国的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满意”要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提供更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运输服务。
从交通运输的先导性和战略性这两个属性来考虑,“保障有力”也是交通强国之锚。“保障有力”的核心,就是要在非常时期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出一般国家所难以企及的“强”的能力。《交通强国纲要》中的“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还有,战略物资运输、战略能力投放也体现交通运输的“强”。
从与国际对标的方向来考虑,提出“世界前列”之锚。很大程度上,这并非是一个需要追求的结果,只要按照前两个锚所给定的方向,按照阶段性、可分解的步骤执行,“世界前列”就会自然而然地达成。
因此,作为交通运输中央和地方、各细分门类的管理部门、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对照交通强国之锚,时时自问是否与交通强国之锚相契合,就不会在经济社会的万千变化中迷失方向,也不会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中迷失方向。
“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就是交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聚焦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