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邮轮市场,是一个比较难做的市场。海南本地人总共900万,人口基数十分有限。而且,对海南人来讲,海岛和热带风光本来就是其生活的一部分,自小到大充分体会,无须再坐船去体验。海南岛以外的客人要来海南乘坐邮轮,主要的集疏运工具是飞机,由此将增加不少的成本。虽然美国的迈阿密有类似于海南的地理位置,似乎海南的未来也会像迈阿密那样发展。但在当下,中国人乘坐邮轮仍然对价格敏感,这就决定了海南邮轮的客源市场很难打开。海南在冬季是传统的旺季,而4-7月是淡季,那时候的客源市场非常难以拓展。对于南海邮轮这样的国内航线,怎样拓展客源市场空间是一个问题。
  其实,港澳游客这一群体值得关注。目前,南海邮轮还只接纳持有大陆居民身份证的游客,而港澳游客所持有的回乡证不能乘坐邮轮。开放对这一群体赴西沙旅游的限制,将有两个积极结果。
  第一,为现阶段相关公司平衡淡旺季提供客源。南海邮轮公司经营从三亚到南海西沙航线,在经营的4-7月淡季,游客量最少会低到100人,这样的上座率会带来企业的巨额亏损。港澳游客的消费能力较高,优美的西沙自然风光对他们有吸引力。从空间上,从澳门和香港抵达三亚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需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都不高。而且,港澳游客出行的时间恰好能够与大陆游客出行的时间错峰,能够填补南海邮轮运营的淡季,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第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几个月香港所爆发的街头乱象,显现出这些年针对香港的核心价值观传播出了问题,香港人在价值观认同上已经走向了大陆的反面,亟待建立相应的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香港的民众中逐步传播并扎根。开放港澳回乡证在南海西沙的旅游,把港澳客人带到祖国的最南端,让他们亲身领略西沙的绝美景色,并倾听发生在1974年的中越海战,让曾经的西沙驻军的英魂感染他们。观看历史上西沙的人文风貌,这对于构建他们心中对祖国的认同大有益处。
  开放产生的效果肯定是逐步释放的,刚开始可能仅仅能够吸引来不多的游客,但这都没有关系。只要有一点效果,就意义深远,这开创了大陆与港澳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新渠道。未来随着相关媒体的报道、企业的路演以及游客的口碑效应,开放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大。要让香港的年青一代转换观念并不容易,初期可能并不会有年轻人来西沙,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南海西沙的旅游开始,先从吸引那些认同感较强的群体,逐步向处于中立立场的人群渗透。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期望立竿见影,但对南海西沙邮轮平衡淡旺季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实效。在淡季只要每月能够吸引200人,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这样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应该早日提上日程。不要看短期效益,不要仅仅局限在海南旅游的狭窄思维中看待此问题,而是要把视野拉长到国家层面,为国家大战略添砖加瓦,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成做好。
  (文中主要观点,来自与南海邮轮财务总监陈镜帆的交流与碰撞,鸣谢!)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