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jpg

新冠疫情是2020年强加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灰犀牛”事件,对港航业的影响巨大,对港航业的影响值得分析,港航各界的具体应对举措值得分享,企业的政策诉求需要传播的渠道。鉴于此,在第16个中国航海日来临之际,2020年7月9日下午,交通智库联盟、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航海学会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主题为“疫情对国际港航产业链影响及对策”的线上研讨活动,这也是交通智库联盟水运经济与发展战略学术沙龙活动(第一期)。研讨会邀请到了港航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8位专家,从经济、管理、法律等视角就此次疫情对港航企业发展、政府管理、安全应急、法律纠纷解决、标准规范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及对策进行学术探讨。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主任宁涛主持研讨会。


首先,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致辞,全面介绍了中国航海学会为了纪念第16个中国航海日所筹备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将在7月10日开始陆续上线,敬请大家关注,这里不做过多剧透。

第一个演讲嘉宾是星旅远洋邮轮公司的总经理黎明,演讲主题是“浅谈新冠疫情影响下邮轮企业应对措施”,全面介绍了新冠疫情以来,作为中国本土邮轮品牌的星旅远洋邮轮,在应对新冠疫情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倡议。黎明的演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内部驱动;第二部分是外部联合。在内部驱动环节,从如何妥善处理公司最后的两个航次以及对客人和员工的具体举措,做到了“早发现、早预防;零疑似、零疫情。”在停航期间,通过软硬兼施,落实船舶安全防疫设施及应急管理体系,消除顾客疑虑;抢抓窗口期,各个突破,打造智慧邮轮,为后续的复航做好准备。同时,还通过多个举措坚定信念,稳定信心。在第二部分的外部联合环节,提出了同舟共济、共度时艰的倡议,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共同呼吁和争取支持的方向,向外界积极发声,传递和重塑消费信心,并提出了强化保障和体系建设的建议。最后,黎明先生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者必成”与业界共勉。对听众关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邮轮政策创新这一问题,黎明先生的回应是:沿海国际邮轮今年复航无望,企业已经做好了海南出发的无目的地航线的所有准备工作,最大的障碍取决于国内疫情的形势。

第二个分享的嘉宾是天津港集团战略管理经理张磊先生,主题是“新冠疫情对港口企业带来的变化及应对措施”。分为两个方面:疫情对港口带来的新变化和天津港应对疫情的新措施。在第一环节,张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改变:第一,生产组织模式之变,生产作业组织要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第二,港口服务模式之变,疫情加速港口服务向数字化转型;第三,吞吐量结构之变,集装箱内贸货物比重逐步加大;第四,运输结构之变,持续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发展;第五,加强自动化设备改造,提升港口安全系数。在第二环节,提出了5个方面的举措:第一,防疫举措创新:精准实施船舶“五色图”管控,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第二,市场开发创新:深入实施“四千行动”,全面打造“四千行动”服务品牌;第三,港航合作创新:构建沿海港航联盟,“两港一航”打造内贸精品航线;第四,环渤海内支线创新:强化京津冀协同,推出津冀港口“天天班”服务;第五,智能化创新:以智能化提升码头运营水平,打响“津港效率、全球领先”品牌。在其演讲中讲到两个数据值得关注,天津港上半年吞吐量增长1.7%,集装箱吞吐量2.9%,在新冠疫情下博得这样的业绩殊为不易。

第三个演讲嘉宾是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徐迪,分享主题是“全球供应链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对港航业影响分析”,分成四个方面:为什么此次疫情如此严重?短期影响;中长期挑战;疫情后的机遇与建议。第一个环节,徐迪从高传染性、较长的潜伏期、对医疗资源的挤兑、目前唯一且验证有效的应对措施——隔离四个方面进行解析;从港口吞吐量、不同货类运输、邮轮等方面给出了疫情对港航业的短期影响;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视角以及供应链安全的角度给出了疫情对港航业的中长期影响;最后,给出了新的技术加速在港航业中的应用以及提升港口和航运业服务和功能这两大机遇。在回应疫情对港航业的影响是L还是V型,徐迪回答:现在判断影响还面临疫情发展的重大不确定性,不过不变的是过去的行业大趋势还在继续,产业转移和产能过剩还在延续,应该是L稍好,对港航业的长远发展有良好期待。主持人宁涛主任回应未来的走势应该是如“耐克的标志”那样的回升。

第四位分享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洋法治研究中心张文广主任,主题是“疫情防控及纠纷解决”,从风险提示和应对之策两方面进行解析。在风险提示环节,从航运企业、港口企业、货代企业、造船企业等方面给出了新冠疫情所引发的风险,并从依法准确适用不可抗力规则、依法妥善审理合同纠纷案件、货运合同运输路线变更与迟延交付、船舶适航的认定、开航前解除合同不负赔偿责任的情形、承运人临近港口卸货、集装箱超期使用费的上限、航次变更取消后货代企业的责任、延期交船、限制船舶停泊期限、“3个90%”现象等方面给出了纠纷解决方案,最后给出了三个应对之策:重视法务工作、认真对待合同和妥善处理纠纷。在问答环节,回应了“3个90%”现象背后的原因:第一,合同格式:伦敦、纽约+新加坡,今年才考虑加上香港,法务人员不仅仅要关注价格条款,还要关注仲裁条款;第二,中国企业不敢参与应诉,证据意识弱,缺乏信函往来、电话往来的记录;第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存在西方国家有意的抹黑中国以及先入为主的偏见。

第五位分享嘉宾是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安全中心副研究员卢新,主题是“新冠疫情对港口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分享内容分为疫情期间的港口安全生产情况回顾、疫情期间的港口安全政策、疫情期间港口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和后疫情时期的港口安全对策与思考四个方面。在第一方面,给出了沿海沿江港口复工生产情况差异较大、已复工港口的生产效率受疫情影响不大、尝试减少接触的新型作业和监管模式三个判断;在疫情期间港口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环节,从人、管理、设备设施和消毒用品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疫情期间港口安全政策,从安质司、水运局、海事局、运输服务司和应急办等部门的政策分别解析;在后疫情时期的港口安全对策环节,从关注从业人员心理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强化疫情下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精准风险管控和利用科技手段推动监管模式创新四个方面进行解析;最后,给出了后疫情时期港口安全思考。

第六位分享嘉宾是中国船东协会的赵庆丰主任,主题是“新冠疫情常态控制下航运业治理挑战思考”,分为疫情全方位影响航运业发展、运营压力大,管理成本增加、航运业应对疫情措施和建议、几项促进航运发展的工作四个方面。第一方面,市场对航运业需求不足、我国航运物流系统受到较大冲击两个判断;第二方面,给出了运价创历史最低、企业营收压力剧增、船舶调度难度大幅增加、船员安排与协调产生挑战、船舶服务体系受到冲击、企业履约法律风险迅速提升的现状;第三个方面,给出了制定全方位航运生产复工保障计划、争取制定全面的财政扶持政策、建议税务部门出台减免税政策的措施和建议;第四个方面,提出了船员工作、数字化进程、涉外商事海事纠纷、指南便利政策等多项促进航运发展的工作。

第七位嘉宾是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运中心的唐海奇助理研究员,主题是“交通运输港站、工具重大疫情防控技术规范介绍”。首先,给出了《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工作简况,介绍了《交通运输港站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的详细分析,最后给出了《交通运输工具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的详细分析。

第八位分享嘉宾是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中心总工罗本成博士,主题是“新冠疫情对物流产业影响及对策”。首先,给出了新冠疫情的非同寻常、冲击巨大的基本判断;其次,给出了物流行业转型升级、数据赋能的判断,提出了数字化、无人化、在线化、无接触等物流服务场景成为热点、呈现出新变化新趋势,提出物流行业加速转型、重构生态的趋势;最后,对物流业的发展给出三个非常具有洞察力的认识:过上紧日子的心理准备、过上新日子的心理预期和过上还日子的足够信心。应听众提问,罗博士解析了交通运输“新基建”的概念来源,指出这一概念并不新,提出新与旧之间不是简单地替代关系,给出了交通运输“新基建”的四个方面的着力方向。

最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贾大山副院长作了总结发言,指出这是庆祝16个航海日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智库联盟的一次沙龙活动。500多人参与研讨,嘉宾来自企业发展、政府、安全、法律、标准规范、物流等领域,内容充实,交流充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我院正在致力于打造交通运输行业高端智库和世界一流的交通科研院所,这样的活动是我院智库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感谢所有嘉宾的精彩演讲,感谢广大港航从业者的积极参与。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