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犹如神秘的丝线,悄然将我与航海交织在一起,也让我在这片蓝色的世界里重新找回了信心。

2024年12月10日晚,站在上海黄浦江滩,我仰望着淄博舰(弦号156),心情激动不已。我拨通电话,向父母、姐姐和老师报告了大证考试全部通过的好消息。此时距离离开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已近六个月,同学们大多已工作,而我航海英语还没通过,回家后,我毅然拿起航海英语书本苦读。母亲担心我再次失利(航海英语已两次69分),甚至在我枕头下塞了英语资料和小葫芦。之后一个月我重回学校“回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通过了考试,心里的石头终是落了地。

初次登轮:机械巨物的震撼

图片

初见“汀江口”轮,它不像散货船般一马平川,也不似集装箱船那样水涨船高,更像一座高楼。这艘2025年临近新年下水的LNG双燃料动力超巴拿马型汽车滚装船,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双燃料滚装船之一。它符合最严格的IMO TIER III NOx排放标准,兼具卓越的安全性与环保性。船长199.9米,拥有13层汽车甲板(9层固定,4层活动),可容纳7500个标准车位,各类车辆,工程器械等。在驾驶台学习时,常能看到我们船轻松追越散货船,油船,工程船等绝大多数的其他船型,顺风顺流时航速20节以上。高度自动化的驾驶台,更让我对这座“海上巨楼”心生崇拜。

接船初体验:汗水与探索

照片_部分1_03.png

2025年1月17日,我们进入厦门船厂接船。二副领着我走向人生的第一条船——“汀江口”轮,一路上我不停感叹:“真大!有14层呢!”我和另一位甲板实习生邓盛斌充满好奇地四处张望着,懵懂地发现课本中讲的船舶构造与实际完全不同(教材中的资料多以普通散货船为原型编制),生活区更像是迷宫,我竟然连厕所都找不到,最后还是船厂工人指的路解决了“燃眉之急”。换上工作服,便跟着水头分拣堆积如山的物料,那几天仿佛拆了一座小山,从货舱5甲搬到船头艏尖舱和生活区,从十三甲搬到各个库房。埋头苦干,手机信息都顾不上看,晚上和对象吐槽走了四万多步(约20公里),她虽有些嗔怪,但更多是理解与关心,还调侃我多运动可以减肥。

开航前夕:苦尽甘来的期待

照片_部分2_01.png

1月20日,我们正式住船,终于结束了往返船厂食堂的长途跋涉,如释重负。接下来的日子是紧张的备舱和设备调试:放置交通锥、清点绑扎带、摆放灭火毯。跟着水头测试引水梯、学习操作缆机,听大副讲解坡道升降原理和注意事项。每天都在学习课本之外的新知识。大副强调:“这些都是宝贵经验,光听不行,必须亲手操作,好好学。”看着空荡船舱一点点丰富起来,对她越发熟悉,就像一头不怒自威的钢铁巨兽和蔼的笑了,变得温润起来,心中满是欣慰。直到船厂收尾跳的前十分钟,我还和邓盛斌打趣:“老邓,现在跑还来得及,过会儿可真晚了!”老邓回:“你跑我就跑!”

照片_部分1_06.png

首航之旅:世界的好奇与惊奇

image.png

我们船的首个航次从厦门到上海,再跨越太平洋前往南美的智利、然后北上秘鲁、厄瓜多尔和危地马拉。在船上度过了难忘的春节,热闹不输以往,亲身经历了课本中的赤道无风带,微波不惊似明镜,也目睹了罕见的“龙吸水”奇观,震撼心灵。抵达的第一站是智利的圣安东尼奥,也是我首次踏上异国国土。跟随水头、大副一起下地,兑换当地货币,满眼皆是“MADE IN CHINA”,深切感受到祖国商品制造业的日益繁荣和如此的国际化。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在商店里买了一罐里面最贵的咖啡,回到船上后用手机一扫,发现竟是“瑞幸”咖啡——从中国出口到智利,又被我带回了中国!不懂西班牙语闹出的笑话,成了聚餐时的欢乐源泉,水头一提,全船笑声不断。

困境与成长:海上的必修课

照片_部分5_03.png

第一次参与带缆的经历记忆犹新:缆机绞动新缆绳发出刺耳的“吱吱”声,吓得我躲到柱子后瑟瑟发抖。二副见状讲解道:“小宋,新缆绳松软才响,而且缆机的拉力小于缆绳破断力,拉不断的。”后来通过学习掌握了操作缆机、上小滚筒,判断缆绳收紧状态等带缆流程和注意事项。时光飞逝,直到有一天大副在工前会上提醒我和老邓可以上驾驶台学习,我俩兴奋不已。那天船上聚餐,我早早吃完饭上驾驶台,第一天认识设备,学校里学到知识实质化的出现在眼前,满是好奇,大副看我盯着舵轮的眼睛在放光,便说:“小宋,上手操操舵吧。”并叮嘱:“转舵一定要小舵角,咱船船速快,保持小的转艏速率。”大副教我切换手动舵后,就让我把定航向。起初顺利,当大副下令“243转到235”时,我打了左舵10,船转至一半时回正舵,结果因惯性过大,船艏向冲过235转到了225多度,明显感觉船偏了。我慌忙打右舵5度慢慢稳住船身修正回航线。正在聚餐的船长很快出现在驾驶台,虽未责备,我已深感惭愧,收起了傲娇。水手耐心指导我如何把定:“慢慢打舵,在执行航向舵令时不会说你规定多长时间把定要求的航向上,如果觉得你转的慢,就下舵角舵令了。”此后我谨慎多了,只用三四度每分钟的转艏速率微调。我船东行过新加坡-马六甲海峡,马来西亚巴生锚地加油时,进入分道通航前,船长对我说:“小宋,你来操舵,看看最近学得怎样。”我切换手动舵,认真执行船长舵令,初始紧张,但能及时转到船长要的航向上,逐渐适应。不知不觉站了一个多小时,顺利穿越分道通航抵达锚地下锚。船长一句“表现不错”,让我长舒一口气。

照片_部分4_06.png

珍贵的“第一次”:幸运的际遇

我的第二航次前往中东,有幸亲历了“挂满旗”盛况。在迪拜杰贝阿里港,中国驻迪拜总领馆总领事欧渤芊女士及领事馆其他工作人员登轮访问。大副对我说:“小宋,你真幸运!有些人干一辈子也未必见过船上挂满旗的样子,这是船上的最高礼仪,第一次上船你就遇上了!”我内心无比激动,想着以后可以和同学炫耀了。从中东圆满完成任务回国途中,靠泊天津港前四天,我正在驾驶台学习,船长和大副通知我:“小宋,靠天津港时,你们学院的于忠武院长、韩凌主任和学弟们会上船看望你这优秀毕业生,由你负责接待。”我既惊又喜:“啊?看我?我尽力吧!”想起在校时的调皮,不免忐忑。靠港后,在人群中看到大学辅导员石磊老师的身影,心才安定下来。见到于院长和韩主任,他们关切询问我的船上生活,辅导员说我瘦了,像变了个人。我带领学弟们参观了驾驶台和机舱,最后在我房间畅谈。院长嘱咐我努力提升专业技能,为海洋强国贡献力量,为母校增光。

航海路上的语言挑战:英语的“暴击”

照片_部分5_05.png

靠港监仓时,免不了要与当地工人用英语沟通。智利是西班牙语口音英语,泰国是泰语口音英语,迪拜和阿联酋是咖喱味英语,科威特则是阿拉伯口音英语。每次靠港前,我都会预习可能用到的单词,如“stern ramp”(尾跳板)、“inter ramp”(舱内跳板/坡道)、“loose car lashing belt”(绑扎带)、“lashing sling”(延长环)、 “chock” (三角木),“damage of cargo”(货损)、“discharge”(卸货)等,加上肢体语言,基本能应付。直到遇上印度工人——在卸3甲板车辆时,工人想让我增加进风量,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我一个词都听不懂,翻译软件也失效。五分钟过去,两人急得满头大汗。另一位工人加入,夹着舌头说“喂累神”(ventilation?),我脑中灵光一闪才拼出“温特累神”(ventilation)。更加定我学习英语的决心。看着大副与他们流畅交流,我羡慕不已。大副笑着说:“多学习,慢慢来,以后会好的”

忆往昔

照片_部分4_05.png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母校)领导带领学弟们到访我们船时,一位大一华洋订单班学弟问我:“学长,我刚上大一,航海这条路难走吗?”他的问题,瞬间把我拉回了大一时光。那时,华洋来学校宣讲,我也曾问过同样的问题。一位船长(遗憾的是,我已记不起他的名字)这样回答我:“只要你肯用心学,考取大证并非难事。华洋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除非你自己先放弃了自己。”时光匆匆,我历经波折,总算考下了大证。真正登上驾驶台,这是模拟器完全比不了的,所有辛苦都值得。过往付出的所有辛苦,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看着雷达屏幕上闪烁的光点,我会下意识地在心中默念避碰规则,深深的投入其中,身在遨游,心也在遨游!

给未来航海人的便利签

照片_部分1_01.png

实习,就像是一座桥梁,在于将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已达到更好运用的目的。航海,本质上是一场与大海的博弈。大海变幻莫测,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它会抛出怎样的难题,考验的正是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确保航行的安全与顺利。

未来的航海人啊,愿你们坚定信念,勇敢地迎接每一次挑战,在这片蓝色的世界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者: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订单班学生---宋宜璠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