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赤道绿洲控股独立董事纪骏)

最近看到得到APP中吴伯凡对“颠覆式创新”的解析,对颠覆式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进而也可以对中国本土邮轮的创新给出一个更为清晰的表达。
  1、吴伯凡总结的颠覆式创新:四个要点
  第一要点:找到竞争真空地带。核心的思维就是“至贱则无敌”,也就是说,在大企业不屑于努力的狭小空间中找出路。吴伯凡用狗的案例来解释什么叫“至贱则无敌”。狗是狼里的弱势群体,从狼的群体里逃出来。它不能够在狼群里分食,当然它也不能进入人群里分食。它的策略就是获取人不需要的资源,就是吃人扔掉的骨头,还有人的排泄物。以这两样东西作为它的资源,也就找到了一个竞争真空地带。因此,颠覆的前提就是卑微,卑微到形成竞争真空。而卑微常常就跟边缘连在一起。由此,创新的路径往往是“边缘蚕食”。以前常常用“边缘革命”来形容小公司的角色。其实,用“革命”往往不是实情,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当自己还很弱小的时候,就喊出了“颠覆”和“革命”,这样的小个体往往一开始就被“革命”掉了。
  第二要点:颠覆性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通常把颠覆性创新理解为一拿到手立即就可以征服整个世界的创新。其实,颠覆性创新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颠覆性创新是由一次又一次的迭代缓慢地改进。其出现的时候,没有那种威震四方的力量。古腾堡的印刷机具有颠覆性,那是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显现出来。对于古腾堡本人来讲,印刷机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利益,只是使他名留青史。在航运领域,集装箱运输可以被称为颠覆性技术,因为其将海运从曾经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变成了资本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产业。集装箱运输的技术标准是逐步形成的,最开始的美国海陆公司也没有挣到钱。由此,如果颠覆式创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并非“一招鲜吃遍天”,其颠覆性似乎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强了。
  第三要点:颠覆性创新是一个组合。大家常常以为一个技术被发明出来,一个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很多的发明是组合式发明,比如爱迪生不是发明电灯的那个人,而是第22次发明电灯的那个人。所以,创新是由一个个小的创意和修正组合而成,所谓“快速迭代+小步快走”。
  第四个要点:颠覆性创新需要市场环境。创新最终能不能形成创新,取决于能不能够有一个能为你买单的市场。换句话说,要市场能够支付得起你的创意。如果成本很高,买得起的人的数量很少,不足以抵消成本,那这样的创新没有价值。所谓刚需不是说用户很想要这个东西,而是用户能够买得起这个东西。不同年代本来不能凑到一块的东西,在特定的环境、场景和需求下,就形成了一个组合。因此,创新的时机很重要。
  2、适应性创新更符合实情
  由此,上面所述的颠覆性创新四大要点,其实表明了颠覆性创新可能并不存在。如果我们只有在事后且很长时间之后才知道我们的创新是否会产生巨大的效果,那么“颠覆性创新”似乎变得没有那么具有说服力了。用“颠覆式创新”并未让我们对世界理解更多,也无法帮助我们应对现实的不确定性。其实,很好地理解“创新”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2000年以来,互联网技术让很多领域的技术迭代加快,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无所不在的“颠覆式创新”。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我们的行动并不存在所谓的“绝招”。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因此,用“适应性创新”来表达创新更为合适。《适应性创新》一书中讲到,适应性创新是伟大企业持续创新的竞争法则,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寻找新思路、尝试新事物;其次,尝试新事物时设定的幅度要允许失败的存在;最后,找到反馈信息,一边前进一边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不仅需要计划A,还需要为计划B、计划C、计划D等等留出回旋的余地。
  3、中国本土邮轮的创新路径
  澄清了颠覆式创新、适应性创新以及创新的内涵,中国本土邮轮的创新之路也就有点眉目了。
  首先,是拿来主义。本土邮轮公司总要站在“巨人的肩头”,才有可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无论是购买二手邮轮,还是与国际大公司合资合作,这都是“拿来主义”的内涵。国际邮轮已经经历了接近200年的探索,每艘邮轮都凝聚太多的人类智慧,尽最大可能接纳曾经的技术以及成熟的模式才是最为科学的学习态度。
  其次,针对中国游客“推陈出新”。在国际邮轮惯常的服务模式中,找寻可能创新的切入点。比如,百老汇的歌舞是否可以改变?餐饮习惯是否可以改变?邮轮这样的舶来产品需要改变到怎样的程度才能让中国游客“喜欢”?“喜欢”的含义是“熟悉+意外”,而二者的最佳比例据说是85:15。这样的比例是否适合邮轮?如何在邮轮上实现,进而让中国游客有“欲罢不能”的消费倾向?所有的创新,都是一次次试错,关键是需要用最新的手段诊断“试错”的整个过程,用最小的成本试错,并找到下一步“试错”的方向。妄图“一步到位”的颠覆式创新并不存在。在具体而微的现实中,不断克服困难,突破困境。经过多年的成长,如果没有死,就可能成为庞然大物。
  第三,运用新技术找到和满足客户。对中国消费者的洞察,有很多采用了新兴技术的工具可以利用,智能摄像头、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具有互动功能的邮轮体验游戏等等,都可以为找到客户的真实诉求提供线索。用田野调查的方式洞察客户未被发现的诉求,用信息化的手段发现客户的真实需求,用新型的社群营销手段为同质的游客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中国本土邮轮公司,好消息是“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坏消息是“这是国际大公司觊觎和布局的市场”。以充分现实和务实的态度应对市场中的每个“坑”,找到自己的那片天,并找到自己的行动节律,或许能够博得一个好未来。“向死而生”“在失败中成长”可能是本土邮轮公司的最基本的前行地图。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