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趸船“海港星01”号用装卸臂在短短半小时内完成一艘5000吨级船舶的加注,标志着中国首个水上LNG加注站在南京投运。而在不久前的9月18日,中国船级社(CCS)颁布《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规范(2013)》(《规范》),《规范》将替代此前的《气体燃料动力船检验指南(2011)》(《指南》),并从颁布之日起正式实行。

自2010年首艘LNG-柴油混合动力船舶成功试航以来,许多能源企业纷纷参与到船舶“油改气”中。据一位行业资深人士透露:“目前完成‘油改气’的船舶已近200艘,发展速度快于预期。但受限于行业、技术标准的缺失,且加气问题一直未得到实质性解决,LNG燃料动力船舶并未得到大规模商业化发展。”

可见,此次中国在船用LNG领域的这一系列动作将使一直困扰LNG在航运领域推广应用的两大难题——行业、技术标准缺失及加气难得到实质性解决,或为LNG燃料动力船舶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提供可能。

与此同时,LNG燃料动力船舶作为一个新兴的LNG消费市场也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据记者观察,目前已经进入该领域的多为石油巨头及实力较强的大型燃气企业等。

布局水上加注站

去年开始,中国共有3个港口共计4座水上LNG加注站项目得到规划建设,它们分别位于南京港、武汉港和芜湖港,其中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港华燃气)的水上LNG加注站建设速度相对较快,已于9月份投产。该加注站由江苏海外集团技术工程公司、港华燃气联合组建的江苏海企港华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造,采用趸船式,趸船长100米,型宽18米,配有2个LNG储气罐,2台低温装卸臂及其他工艺配套设施。

有关人士介绍,“海港星01号”配有2个各250立方米的LNG储气罐,每小时可向船舶加注34立方米LNG,1艘配备15立方米LNG储罐的5000吨船,加注时间约半小时,加注后连续续航能力达2000公里。加注方式是通过低温装卸臂向船舶加注LNG,可承受LNG零下162度低温。“这种装卸臂操作简单智能,一旦出现被加注船舶因误操作而驶离加注站等紧急情况,装卸臂就会自动与被加注船脱离并同时切断LNG加注。”

除上述4个项目外,中国还有不少水上LNG加注站项目处于审批和规划状态。如,昆仑能源长航天然气有限公司在芜湖、马鞍山、安庆、铜陵等港口的水上加注站项目正处于审批阶段,尚未开建;重庆燃气集团已在重庆当地申请建设水上LNG加注站,“岸基已经建好,其他部分暂时还未动工”,重庆燃气集团人士表示。此外,浙江、南通和宜昌也有企业在规划相应项目。

据港华燃气一位内部人士透露,除了“海港星01号”外,港华燃气还与中石油合作,建造2艘水上LNG加注站,且均布局在长江沿线,将负责为来往的船舶加气。“根据相关企业规划,预计今年内,国内将建成约10座水上LNG加注站,且长江沿线未来共规划布局3000个加气点。”上述人士补充道。

新规标准趋严

在中国诸多能源企业纷纷抢滩水上LNG加注站的同时,一直缺失的水上LNG加注技术标准也得到了落实。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水上LNG加注站的发展进程较慢,主要是受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海事法规均未出台影响,在9月份CCS的《规范》出台后,这一问题可以获得缓解,中国企业在水上LNG加注站上的布局速度也会大大加快。”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新的规范对水上LNG加注站有关标准的定义尚模糊简单,企业要具体操作有很大难度。

记者翻阅《规范》发现,相比2011年CCS发布的《指南》,《规范》的主要变动有4点:一是在《指南》的基础上,从使用方便性的角度,对规范结构进行调整,新增气罐、气体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热交换器4大关键产品的技术要求;二是对《指南》中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增加气罐连接处所、管系试验、气体阀件单元处所、半围蔽处所内的储存、供气管路阀件布置图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对气罐处所、机舱内供气系统、气体燃料发动机的功能性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调整;三是新增气体燃料充装、LNG标准充装接头的相关技术要求;四是将风险分析理念贯穿《规范》始终,新增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的要求。

在这份79页的《规范》中,涉及LNG水上如何充装的部分仅有第6章的两页,内容上也仅对充装系统、极限和接头进行一些技术定义。

一位水上LNG加注站项目负责人表示:“从实用角度来说,CCS出台的《规范》还远远不够,但市场已经等不了,《规范》没有包含的内容,企业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在这一点上,国外船级社已经走在前头。近日,DNV GL发布《船用LNG加注操作规程》(《规程》),为有关当局、LNG燃料供应商和船舶运营方安全有效地加注LNG燃料提供指南。

DNV GL的LNG总监赖鹏博表示:“早在2011年,ISO就开始为水上LNG加注技术起草标准,并于今年6月发布相关指南。ISO指南精确定义有关LNG加注的设计和运营理念,并列出24项功能要求。但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它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赖鹏博表示,“因此DNV GL为满足ISO指南要求,着手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推出一份更实用的操作规程。这份推荐操作规程将为有关当局、LNG燃料供应商和船舶运营方在开发设计方案和操作程序方面提供指南,以确保LNG加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操作规程在接下来的6周时间内将对外公开征询意见。随后,DNV GL将根据业界意见进行更新并正式出版。”

DNV GL项目经理Jan Tellkamp表示:“这次发布的《规程》是基于过去10年大量LNG加注项目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大型LNG行业所总结出的经验,同时也吸收了其他相关行业的知识和经验。该操作规程涵盖了为船舶加注LNG的所有模式,并对如何在ISO指南建议的三大主题——计划、设计和运营下,为安全管理系统和风险评估提供指导意见。‘层层防御’的概念在设备和程序水平上得到了详细体现。”

能企涉足LNG船市

据记者观察,近两年来,受经济疲软、管道气冲击等因素影响,传统的LNG消费对象(城市燃气、工业、电厂等)需求增幅有限,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小幅萎缩。鉴于此,相关企业开始寻求新的消费增长点,车船市场备受关注。然而,因船用市场尚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且前期投资较大,因此目前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多为石油巨头及实力较强的大型燃气企业等。

石油巨头方面,据了解,去年12月,中石油昆仑能源有限公司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合资组建昆仑能源长航(武汉)天然气有限公司,将共同实施“气化长江”工程;而早在2011年10月,中海油就与国家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签署相关协议,双方将在利用LNG作为渔船动力燃料等方面进行战略性合作;中石化目前虽未正式进入该领域,但据企业内部人士透露,企业已开始筹划涉足该市场。

大型燃气企业方面,据观察,五大燃气企业(新奥燃气、港华燃气、华润燃气、中国燃气、中油燃气)均已在LNG船用市场取得一定成果。其中,华润燃气首艘LNG-柴油混合动力船舶于1月7日试航;中油燃气也于去年在赣江等流域完成5艘LNG船舶改装并投入运营,另有10艘船舶正在改装阶段。

此外,新疆广汇、西安西蓝、中国联盛等上游LNG生产企业也开始在船舶“油改气”及配套加气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业务布局。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