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经验分析

(一) “鹿特丹港”式航运中心模式

航运中心的形成,是以港口城市布局稠密的航线、良好的深水航道,以及完善的硬件设备为基础。鹿特丹港便是在政府统一协作基础上,以经济、信息、贸易、物流往来为中心,不断发展的典型航运中心模式。鹿特丹港位于北海和莱茵河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最佳的通达性,且和欧洲其他地区之间有着多种选择的连通方式。在此模式运作过程中,鹿特丹政府——港口管理局负责港口物流贸易信息的管理和决策,由管理局统一进行鹿特丹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并在政府调度基础上,实现各企业的自主经营。港口物流作为荷兰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其生产总值已占到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0%。鹿特丹港开辟的600多条航线通往全球1000多个港口。通过其高效率及专业化的运作,可自由进入3.5亿消费潜力的欧洲腹部经济区。经由鹿特丹港,货物商家可将其中75%-80%货物经销欧盟其他地区,而其中20%-25%则供于荷兰本国进行消费。据世界经济论坛数据显示,2016年世界最优港口基础设施排名中,荷兰鹿特丹港位居第1,且连续5年获得这一殊荣。广阔的铁路、内河、公路、近洋和管道网络,高效的海关现场办公服务,都为鹿特丹成为欧洲航运中心提供了基础条件,也使其成为了世界上贸易类型最快捷、可靠和高效的航运中心。

(二)“安特卫普港”式港口区域物流模式

港口区域物流,是一种通过港口发展逐渐向周边腹地区域辐射的区域物流经济模式。安特卫普港即是一种典型的区域物流模式。该港口借助完备的软硬件环境,不断与周边经济区进行货物交易与经济辐射,从而促进了邻近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安特卫普港在与当地市场保持紧密联系基础上,还向邻近地区进行多项投资,共同经营管理一个港口物流中心,进而不断为港口往来货主提供稳定的货物来源。因此,安特卫普港与欧洲其他100多国家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通过与欧洲内陆的连接,发展多式联运,为港口货物流通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在此基础上,安特卫普港的300多条班轮航线连接了世界各地800多个港口,形成了公、铁、水联运的“港口-腹地式”区域物流交通网络。截止2016年12月,安特卫普港完成的区域物流货物吞吐量突出,较上年同期增长3.3%,处理集装箱吞吐量750万TEU,同比增长4.0%,进一步扩大其在欧洲地区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带动了邻近腹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三)“新加坡港”式区港联动模式

港口物流发展中的区港联动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物流运营模式,由新加坡港得以首创并进行发展。区港联动是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进行共同投资合作建成的联合物流中心,由联动中的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进行共同管理和业务完善。新加坡港是在该国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上,进行自由港建设,进而明确了航运物流企业的具体分工,由其负责各自业务活动。因此在物流运作和管理上,新加坡港具有较高的现代化水平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据中商情报网资料显示,2016年3月28日,中远太平洋与PSA通过下属合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内容关于共同投资,设立新加坡大型集装箱码头。根据协议,中远—新港码头有限公司将目前在新加坡帕西班让港区经营的两个旧泊位,置换成该港区三、四期项目的3-4个新泊位。新泊位不仅能够保证1.8-2万TEU型船靠泊,并将实现全自动化运行。此次置換完成后,中远海运集团在新加坡经营的码头装卸能力将明显增加,承担枢纽港作用的能力将有所增强。预计新的4个泊位共计有400万TEU的年装卸能力。而且,据中国港口网资料显示,新加坡港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艘船进出,年均处理全球集装箱沌口总量的25%,一辆集卡在新加坡港的通关时间仅需25秒。高效率现代化的过关处理方式为新加坡港成为世界性大港提供了基础条件。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