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 新兴领域面临瓶颈

2017年,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菜鸟网络与阿里研究院举办的《2017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菜鸟网络CTO王文彬表示,“行业现在的短板正是最大的机会,共享协同是出路。”

根据报告,2016年智慧物流指数全年均值为40.9,尚处于快速安装阶段。其中,物流业务数据化程度相对较好,但跨境物流详情数据完备率指数仅为13.5;数据基础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指数值为18.8;物流协同化处于高速发展中期,基础协同相对成熟,2016年12月末端协同率仅为9.4。

这意味着,智慧物流面临的瓶颈包括跨境数据链路衔接不足、末端智能程度有待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首先,末端物流配送效率不高。一方面,当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大量存量资源受所有权限制,沉淀在传统业务领域无法退出,不能满足逐步增长的高端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大量物流资源闲置,货车空驶率在30%以上,仓库空置率在15%左右,整个物流行业“单节点效率高,多节点之间的协同效率差”的问题日益突显。

其次,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有待完善。消费者对于物流需求在持续增大,并且对于流通过程及价值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在仓储、流通、包装等环节的基础设施设备却没有实质提升,形成了效率“堰塞湖”。

再次,物流大数据的整合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备,区域基础建设差异明显。我国目前尚未有专门用于承载制造商、物流商、客户之间信息流通的大信息集成平台,而地区之间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显,我国东部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但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信息平台却仍处于规划阶段,区域发展差距明显。与此同时,物流企业间的信息化连接不足,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导致物流企业仍然按照传统物流商业模式进行经营,这与日益发展的智慧物流理念不符。

最后,智慧物流生态圈尚未形成。具体表现为,一是设施投入不足,与物流互联网相关的物流大数据、物流云等智能基础设施与实际需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物流互联网覆盖广度与精确度尚显不足;二是标准尚未统一,我国现有车型有两万种之多,车辆装载单元标准化短板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车辆的交换互用;三是监管体系落后,智能物流打破了企业边界和所有权限制,使与之相关的监管制度特别是财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导致部分智能物流商业模式游走在灰色地带,不利于创新;四是诚信体系有待建立。智慧物流打破了传统关系模式,要维系众多陌生关系,形成常态市场交易,就亟待建立社会化诚信管理体系。

发挥优势 加快行业发展步伐

2月5日,“陕西省全域无人机物流配送经营性活动试点启动仪式暨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西安举办,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向京东集团授予“陕西省无人机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创新试点”企业,京东成为首个以省域为范围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国家级试点企业。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云计算、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推动了以大数据应用为标志的智慧物流产业兴起。

事实表明,助推智慧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唯有充分发挥智能化优势,将移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自动配送、智能配货等模块,通过互联网、APP和云端上实现物流订单的便捷管理、合理配载、智能调度、实时跟踪,并实现最终交付全流程的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因此,要想物流业变得更加“聪明”,必须加快智慧物流发展步伐,持续关注客户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开发个性化、体验式服务,最终实现转型升级。

提升智慧物流管理的效率。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物流的基本功能如运输、仓储等不会改变。物流组织过程的基本逻辑就是分与合、集与散,技术的引入、组织方式的进步,是为了更好提高效率,压缩流通时间,创造价值。因此,物流管理要从科学管理开始,完善“全生命周期”管控、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和成熟管理体系,将智慧融入企业经营之中。具体来说,应从搭建大数据平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控、加强仓储管理、制定预防管理应对机制等方面来实现物流效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