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智慧物流”很热门。随着“6·18”年中大促临近,各大电商平台上一片火热,与此同时,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无障碍自动装卸和智能分配体系等一系列与智慧物流相关的概念也进入公众视野。

在5月31日于杭州举行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各路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就“智慧物流”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很显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一批新模式得到推广,无人机、物流机器人等智能化物流设施设备加快应用,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未来,智慧物流的概念也将越来越清晰。

“目前中国每年有价值250万亿元的货物在流动,其中工业品物流占93%,但供应链还没有很好地协同起来,货物的流量和流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组织。如果实现物流智慧化,将有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一位与会嘉宾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亦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表示,影响全世界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库存,快递业的发展就是要消灭库存,阿里巴巴和菜鸟将投资建设智慧物流骨干网,联合业界共同努力降低中国物流成本。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左右,发达国家是7%至8%。“我们的目标是把物流成本降低到5%以下。”马云表示,阿里巴巴的理想是在中国任何地区、任何地方都能够实现24小时包裹送达,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地区实现72小时送达。

在与会嘉宾看来,“智慧物流”一方面体现为速度加快、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则是智能化的配送流程。马云表示,以往物流业基本上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但未来的物流业应是大脑驱动。过去的20年,流水线作业很多时候把人变成了机器,而未来的20年将会把机器变成人。

“不要小看物流成本的降低,这关乎制造业的成本,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论坛上,有专家表示。

近年来,我国物流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仅在2017年就密集发布了多个物流相关政策,如国办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开展服务型制造试点,提升工业物流发展水平;税务总局、交通运输部连续发文,破解道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税负增加问题;国家质检总局联合11个部门出台《关于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等。

在政策合力的推动之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近年来进入下降通道。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2012年下降3.4个百分点,实现“五连降”;2018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至14.5%。

“国家为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创造了非常好的政策环境,并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位与会嘉宾表示,“放管服”激发了物流运营主体活力,降税清费降低了物流行业主体经营税费,加速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能力也为物流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载体。

业内专家指出,尽管目前智慧物流网还处于构建初期,但未来伴随经济结构逐步调整,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科技手段,加快打造智慧物流市场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将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