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上海航运人才服务季正式启动
随着上海航运产业的快速发展,航运人才需求急剧增加,校企如何协作培养航运储备人才,市区如何协同落实航运人才政策、为航运人才提供一条龙服务,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航运人才跨国培养宁波开先河 不出国便能获外籍船员资格证
上周二,利比里亚国际船员培训项目在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授牌,来自大连远洋运输公司的十多名船员成为首个培训班学员。完成学业后,他们将获得利比里亚海事局颁发的从业证书。不出国门,便能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定,首个国际船员合作项目就此在宁波落地。
筑造港航人才培养高地 青岛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在今年9月举行的东亚港口论坛上,上海海事大学与青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就建立上海海事大学青岛人才培训中心进行揭牌,这是青岛港航人才培养新的计划,也是青岛港航产业高端航运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建立的一个开端。
上海航运企业人才数据:新引进人员86%在35岁以下
据《劳动报》报道,21.5万人,这是上海128家重点航运企事业单位内的从业人员总数。昨日,在“2018上海航运人才服务周”启动仪式上,上海首次对外发布重点航运企业人才数据。统计显示,在新引进人员中,近九成为35岁以下青年人,而航空技术工程师等岗位成为企业求知若渴的对象。
“海上白领”有巨大社会价值
自今年10月1日起,经过信息采集和证书核对并且没有不良诚信记录的海船船员,可以通过船员电子申报暨综合信息平台申请上述证书,没有必要再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相应的纸质材料。
集美为战后培养300多位高素质航运人才【史略】
抗战期间,集美学校所属师范、中学、商业、农林和水产航海学校被迫穿越战火,辗转迁徙到安溪、大田和南安等地。在远离海岸线的山城里从事航海教学。彼时全国仅有的几家航海学校几近停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坚持高水准办学,为战后培养了300多位航运骨干或船长,避免了我国航海人才的断层。
东南国际航运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11月5日上午,“厦门东南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和“东南国际航运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