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起草,需要对交通运输的未来场景进行较为准确的把握。但是,经济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超快速发展阶段,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对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中的结构、各运输方式的结构、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营模式、交通运输的规则和制度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尽管对未来交通运输的具体走向难以判断,但深入思考各种可能的技术创新以及其成熟度,打开脑洞畅想它们将对交通运输产生怎样的影响,总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类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人类能够超越动物形成巨大的协作网络,这全部依赖人类的想象共同体。国家、民主、货币、信仰等人类所创造的词汇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因为一部分人的相信而成为实实在在的东西,有时候人们甚至会为之献出生命。由此,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的交通运输会因为技术创新产生怎样的变化。打开这些脑洞,会让交通人摒弃长久存在的线性思维,在可能的巨大转变和拐点出现前,做好应对的准备。对未来,没有人看得十分清楚。如果一切都能够看清,未来还值得探索和探险吗?只要能够在迷雾中找到些许的信号,就会对当下有勇气有胆量的交通人以激励。先行者可能会成为技术的炮灰,但也可能成就非凡的梦想。这里,指出一些技术创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逻辑,请大家集思广益。

QQ截图20190929165602.jpg

QQ截图20190929165610.jpg

4、这些技术来得有多快?
以上是各种技术对交通运输的可能影响。还需要知道的是,这些技术究竟来得有多快?这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考量。美国有一家公司Gartner每年都会发布一份“新兴技术炒作周期”报告,这已成为Gartner公司的一个惯例,为我们揭示新兴技术趋势所遵循的模式。Garter把一个新技术从出现到最后得到应用的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先驱阶段(专家和业内讨论阶段)、极盛阶段(市场炒作)、幻灭阶段(炒作后的冷清)、复苏期(拓展应用领域)、成熟期(融入经济社会,不再谈论)。下图借鉴“得到”APP给出的2017年发布的Hype曲线,看看各个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2018年9月,Gartner发布最新一期新兴技术的趋势。两张图对照,也可以看到一些技术的突飞猛进。比如5G,在2017年版本的曲线中,尚有5-10年的成熟期,而在2018年版本的曲线中,已经更新到了2-5年。这其中,华为功不可没。
 

QQ截图20190929165618.jpg

结合上面两张图,可以大致给出与交通运输相关的技术创新距离成熟期的时间:
  • 5G:2-5年
  • 硅阳极电池:5-10年
  • 量子计算:5-10年
  • 智能机器人:5-10年
  • 智能工作空间:5-10年
  • 区块链:5-10年
  • 物联网平台:5-10年
  • 增强现实:5-10年
  • 人工智能:超过10年
  • 3D(4D)打印:超过10年
  • 自动驾驶(4级):超过10年
      由此可以看到,这些重大的技术创新来得有多快。当然,这里并没有看到可控核聚变的身影,想必是Garter对其不看好。不过,由于中国人的参与,让该技术获得突破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2017年,中国实现了5千万度,维持时间102秒的等离子体放电,2018年11月,在合肥制造“人造太阳”装置的EAST传来重磅消息,该设备首次完成等离子中心的一亿度运行,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2019年6月,位于四川成都的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全面工程安装拉开序幕。装置采用了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温度将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该装置将为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相关实验与运行以及未来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有一个笑话,就是该项技术的实现总有30-50年。而今,因为中国人的参与,加上中国绝无仅有的全产业链体系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技术攻关模式,可控核聚变的成功有望更早实现。
5、这些技术的影响有多大?
考察这些技术对交通运输影响力,需要了解这些技术未来在经济社会的渗透度。可以看到,5G、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这些技术的前沿,几乎可以与任何产业发生关联,只要技术足够成熟,就可以在各行各业应用。
当然,这些技术在交通运输的行业细分领域,还是有不同的渗透过程和渗透方式,这依赖这些细分门类的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大企业主导的远洋海运和沿海港口领域,将会是一个技术进步推动制度变革的慢过程,注定会有更多的博弈。但也不用担心传统保守力量对压倒性技术的阻碍力量有多大,因为时代和技术的车轮难以逆转。中小企业所主导的领域,更容易拥抱新技术,因为搭载技术的翅膀,才有更大可能在新时代实现逆袭。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