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个IMO船员减排能力培训,在沪开班!
近日,由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支持,世界海事大学(WMU)、上海海事大学、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MTCC-Asia)联合主办的2025年“培训培训师(Train-the-Trainer)”高级研修班在学校开班。校长初北平、副校长殷明,世界海事大学艾克特·伊·厄尔切尔(Aykut I. Ölcer)、北田桃子(Momoko Kitada)等教授,以及来自14个国家海事管理部门、行业组织、港航企业的35名学员出席开班式。开班式由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主持。
国际海事组织通过“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
国际海事组织通过“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
100台!“它”即将成为航运业减排新宠儿?
劳氏船级社最近的研究显示,风力辅助推进系统在船上用得越来越多,快要达到一个“爆发点”,未来使用这种设备的船只会越来越多。但是,英国船级社提醒,目前在验证节油效果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以及对设备可靠性的担忧仍需解决。
国内首次风力助推转子与气层减阻系统组合应用试验完成
近日,由中国船舶七〇二所牵头设计建造的“创智号”试验船在搭载了风力助推转子与气层减阻装置后,在烟台蓬莱附近海域顺利完成一系列实船应用试验任务。
Torm最大股东高位减持
丹麦成品油轮船东Torm的最大股东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6月3日宣布,再次出售这家上市成品油轮公司近700万股,目前持股比例降至约46.7%。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俄乌冲突和能源市场动荡导致油轮市场持续繁荣,与竞争对手天蝎座油轮(Scorpio Tankers)、Hafnia和意大利d'Amico一样,这家丹麦成品油轮船东Torm从持续繁荣的油轮市场中获得了创纪录的收益。
至少5%!准时到港减排潜力不容忽视
PortXchange的最新白皮书强调,准时到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环保和经济解决方案。 《准时到港尚未开发的潜力》白皮书是基于PortXchange进行的现场试验结果。据PortXchange称,试验结果证明,准时到港可使全球集装箱航运排放减少至少5%,即每年减少约1,7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一季度我国船配出口“减”中有“增”逆势增长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船舶设备及零部件出口额为4.31亿美元,同比下降4.5%,但出口额占比21.4%的船舶压载水设备则同比大增127.7%,显现出船舶压载水配套市场难以抑制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