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龙”第三航段下潜 探研成果丰富
太漂亮了!看到蛟龙号前端采样篮里色彩艳丽的生物样品,科考队员不禁脱口而出。像火一样的红色海星、像树枝一样的粉色珊瑚、像玉一样的白色...
“蛟龙”探南海,大获全胜
今天清晨,“蛟龙”号返回厦门停泊,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第一航段圆满完成。而地质学家则通过分析岩石、沉积物、海水样品,一方面了解冷泉的生灭兴衰规律,一方面通过探索火山历史去推测南海地质演变。
“蛟龙”今从厦门起航 赴南海海山区
记者从“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了解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于25日5时从厦门锚地起航,赴南海海山区作业,预计26日下午抵达预定作业海区。
“蛟龙”号首位女科学家杨群慧完成下潜取样
6月2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连续四天四次下潜南海冷泉区,这也是“蛟龙”号第56次下潜。“蛟龙”号这次下潜由来自国家深海基地和中科院的潜航员唐嘉陵、张东升和来自同济大学的杨群慧共同作业。
“蛟龙”号做好下潜最后准备【高清】
6月17日,航次队员在给“蛟龙”号安装压载铁并做好下潜前的最后准备。 当日,“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将进行首潜,这个潜次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长基线定位系统试验。
蛟龙再探海:香港生物学家加入14人下潜队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进入倒计时,将于10日奔赴南海及太平洋,科技日报特派记者今天登上停靠在江阴市苏南国际码头的母船“向阳红09”,目睹“蛟龙”号和众多科学家上船,做远航前的最后准备。据“蛟龙”号副总设计师胡震介绍,随“蛟龙”号下潜深海的科学家来自不同领域,有海洋、地震、环境方面的专家,也有海底生物学家。
“蛟龙”号计划18日二度下潜试验
据悉,17日晚从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得知,“蛟龙”号已做好北京时间18日5时进行第二次下潜试验的准备,是否如期下潜要根据现场天气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