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惧美国政策,中国台湾船东再接新船!首次下单大陆船厂!
海事服务网CNSS获悉,4月25日,海通海洋为中国台湾省散货船船东正德海运建造的63500吨Ultramax型散货船“MFM JAZZ”轮顺利交付,将由租家起租运营。
正德海运、伟晟海运、中建投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台北富邦银行、驭洋鲲鹏(上海)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劳氏船级社、及海通海洋等相关领导、嘉宾出席仪式。
该船总长199.9m,型宽32.26m,型深18.9m,结构吃水13.5m,入级劳氏船级社。该船在船东现场监造组、LR船级社、船厂员工等多方通力合作下顺利完工。
正德海运董事长蔡邦权、海通海洋董事长金星代表双方签署交船文件。
正德海运今年还有2艘同型船将陆续接船,预计第三季底前全数交付完成。合计年内4艘新船都是谈妥十年长期租约,享有20%毛利率,可享稳定获利。
正德海运于去年4月在海通海洋签订4艘63500载重吨Ultramax型散货船,是这家公司首次在大陆船厂订船,一改过去只在日本船厂订船的传统。依据正德与海通海洋的协议,此批散货船从今年开始交付,首艘船“Wealth Athena”轮已经在1月完成交船手续,并由租家起租运营。至于后续3艘新船也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航商谈妥十年期长约,确保运营保持稳定。
正德海运高管表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船舶价格是其选择海通海洋的重要考量因素。此外,该公司也对海通海洋的造船质量给予了肯定,指出“我们已对海通海洋的造船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令人满意”。
去年11月,正德海运在广州航运交易所中标三艘81296载重吨Kamsarmax型二手散货船。根据广州交易集团发布的信息,这三艘散货船均由招商工业南京金陵建造,于去年11月“打包”成交。根据正德海运官网信息,公司已于2024年12月接收首艘“Mandarin Glory”轮,2025年2月初接收“Mandarin Kaohsiung”轮,2月底接收最后一艘“Mandarin Penghu”轮,分别与新加坡和丹麦的国际大型航商签订了2至5年的长约。
截至目前,正德船队规模已达21艘。通过有计划地建造环保节能船舶及持续汰旧换新,公司不断提升全球航线运营能力。未来公司将继续订造节能新船,以符合环保法规要求,增强集团市场竞争力。
图源:正德海运
正德海运认为,当前全球政治局势与贸易经济正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展望2025年,随着红海航道逐步恢复,运输成本有望降低,供应链压力将得到缓解;同时,非洲市场的崛起与基建投资加速将带来新的增长机遇;此外,若俄乌冲突停火,重建与经济复苏需求有望推动原材料运输贸易增长。
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动下,船舶降速运营及老旧船退役导致散运市场运力供给持续收紧。今明两年散货船新造船数量维持低位,中美长期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还为全球贸易带来了壁垒。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于4月17日宣布了一项引发广泛关注的港口费新政,将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建造船舶征收额外费用。该政策在经历强烈反弹与多轮协商后,最终从最初强硬的高额惩罚性关税方案,调整为相对折衷的调节型港口费方案。为了降低对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冲击,USTR最终在政策设计上做出大幅让步,预计从2025年10月14日起,港口费将以分级方式实施。政策中也纳入数个豁免条件,避免重创美国本土物流与出口体系。
美国港口费政策虽然不再“一刀切”,但仍将全球航运市场大洗牌。正德海运目前旗下船队有6艘为中国建造,其中5艘交船至今未停靠过美国港口,仅有1艘停靠过美国港口。若船舶航行至美国港口,虽然需要支付新增港口费,但该费用可转嫁给租家,因此不会对公司的运营成本造成实质影响。
图源:正德海运
正德海运成立于1998年,初期以两岸及东南亚地区的散杂货船舶代理业务为基础,深耕区域市场,随后业务范围逐步扩展至远东航线,最终成功转型为服务全球五大洲的远洋航运企业。公司主要客户为日本及欧美大型航运集团,船队涵盖多功能重吊杂货船、散装船舶(Handysize、Supramax船型为主)。
正德海运通过持续购船与绑定长期租约,为运营获利增添成长新动能。公司财报显示,2025年3月公司合并营收1.85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142万元),月增17%,年增40%,第一季合并营收5.05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13亿元),季增13.7%,年增30%;2024年度合并营收16.54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7亿元),年增23.68%;归属母公司业主净利5.84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亿元),年增37.82%。由于交付的新船都已谈妥租约并陆续投入运营,公司业绩被业内持续看好。